难忘的“烧烤记忆”-关于难忘作文1
在我的印象中,洛阳街头最早出现烧烤的时间应该是在1981年前后,我当时正在上高中,不过那时还没有烧烤这种叫法,而且烧烤的品种相对单一,大都是烤羊肉串。
西工百货楼的后面,小街最北头向东有一条可以通向中州路的小道,这是我每天上下学的必经之路。一天下午放学回家,刚刚走到这条小道的中段,远远地就看见在靠近小街的路口,围着一群人,不时地还有一股股的黑烟从人群中飘出来。
在好奇心驱使下,我紧跑几步,挤进人群,这才发现是两个新疆人正在卖烤肉。
一个铁皮焊成的、一米多长、长条形的烤箱架在路旁,里面旺旺的燃着炭火。烤箱旁,一个中年的新疆汉子正坐在凳子上,低头往用自行车辐条做成的签子上串着肉块。一个年轻的新疆小伙正拿着一大把肉串在烤箱上熟练翻动着,并不停地吆喝着:“来来来,新疆的羊肉串,香香的。”
不时地,小伙会拿起一把小刷子,在旁边的调料盒里沾上油在肉上刷着。放下刷子,又从调料盒里抓起一些盐、辣椒和一种叫不上名字的黄粉末撒在肉串上。顷刻间,伴随着一股股浓烟,羊肉的香味也扑鼻而来。
小伙把烤成的肉串一边往围观的人们手里塞,一边说道:“香香的,尝尝,这次不要钱。”可能是第一天开业,新疆人用免费的方式来为自己的生意做着宣传。
几十年来,每当在电视上看到朱时茂和陈佩斯表演的小品《烤羊肉串》时,心中不由得就会想起第一次看到新疆人在洛阳街头烤羊肉串的画面来。
此后的日子里,我在下学的路上,总忍不住要在烤羊肉串的摊前站上一会儿,闻闻烤肉的香味,听听新疆人富有韵味的吆喝,看看别人大快朵颐的惬意……
当时,烤羊肉串在洛阳还是新生事物。刚开始,围观的人们是看的多,买的少。即便买,也是买上一串两串让孩子尝尝鲜而已。直到三个月以后,才逐渐能看到有人一次买上一大把,分给同伴们,站在路旁嚼得津津有味。
那时的肉串,每一块都有成年人拇指肚般大小,满满的串在签子上,一元钱能买五串,吃起来真是既解馋又过瘾。在当时,烤羊肉串跟高炉烧饼是绝配,犹如如今的吃烧烤就啤酒一般。把买来的烤羊肉夹进热高炉烧饼里,双手捧着,咬一口,那叫一个带劲儿。
伴随着烤羊肉串的兴起,孜然这种调料也出现在了洛阳街头,这种辛辣的调料一出现,洛阳人是排斥的,吃羊肉串时总会说一句:“少放点辣椒,不要孜然啊。”惹得新疆小伙忍不住嘟囔:“这是好东西,你们不懂。”
1992年,我调到瀍河区工作,转眼30多年过去了。伴随改革开放的脚步,瀍河区老百姓在衣食住行各方面都有了很大的改善和提高。烧烤这种昔日不舍得多吃的奢侈品,也逐渐经过多年的演变,发展成为一种文化和城市名片,成为家庭团聚、朋友聚会时必不可缺的一道大众美食。我们瀍河区的马坡、小李村、塔西烧烤城等不少以烧烤著称的美食网红地,也成了朋友相聚或者外地亲朋好友来洛观光旅游时必选的一个地方。
近年来,随着防治大气污染攻坚战的深入开展,瀍河区也逐步加大了对烧烤行业的治理,要求商户采用清洁能源,禁止使用碳烧烤,安装油烟净化装置等措施,从根本上杜绝烧烤炉上那股滚滚的黑烟,使广大市民既能在清爽卫生的环境中开心地品尝心仪的美食,也能减少烟尘污染。
如今虽然露天烧烤越来越少了,但烧烤的味道却越来越美了,烧烤的品种也越来越多了,烤肉、烤海鲜、烤蘑菇、烤蔬菜、烤面筋……,似乎没有什么不能烤的。我难忘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烧烤记忆”,也很喜欢现代烧烤的升级换档。这就是时代的进步,我们的生活越来越有味道,值得每个人珍惜。
本文标题:难忘的“烧烤记忆”-关于难忘作文1